原标题:据说在中国,可能还有几千万女性过年吃饭不能上主桌……
中国现在都什么社会了,还有女人不能和男人同桌的事情?
是的,还有。
其实吐槽奇葩的春节习俗早已经算是个“年经”话题了,譬如前两天天涯社区的帖子:“女生随老公回北方,过年要给长辈下跪磕头”,但是每到过年这个节点,在“新”与“旧”的冲撞中,它们总能在关键时刻像毒刺一样狠狠地戳你一下。
经过统计后我们发现,关于“女人不能坐主桌吃饭”这一现象,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天津等几个省市出现次数最多,其中又以农村为主。
结合《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中对于以上省市乡村人口数的统计,这个数字高达9000多万。也就是说,在中国,可能有9000多万的女性,过年时会遇到吃饭不能坐主桌的问题。
小Z,24岁,坐标:天津
奶奶家的酒桌没有女人的份
我们那儿除夕早上的大餐和晚上12点的饺子都是全家一起,特殊的是初二初三,奶奶家来了一大堆亲戚的时候。
虽然我姑姑过来拜年,算是客,但是也要和我妈妈、我大娘还是我奶奶一起在厨房里忙活做饭,男人们就在客厅里嗑瓜子、剥花生,互相吹捧一些有的没的。等菜做好了,他们就把手里的花生瓜子一放,到餐厅里开始“第一顿饭”。
什么时候男人们吃饱喝足,什么时候把酒席撤下来,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妈妈、我姑、大娘、奶奶来吃“第二顿”,也就是他们剩下的菜,小孩子们再吃剩菜的剩菜。不过男生长大后,就能到饭桌上吃“第一顿饭”了,还要学着喝酒、学习“酒桌文化”。
以前一直觉得没什么,直到上了大学,发现身边没有人家里这样,才突然明白。
这种事情,习以为常了可能就不会有什么感觉,然而一旦反应过来,就会特别讨厌,凭什么饭都是女人们做的,却只能有吃剩下的份,好像大家是亲戚就不需要计较那么多。
有时候也会安慰自己,可能是因为家里的人太多了,一起吃得话坐不下,但是我觉得其实可以摆两张桌子啊,像姥姥家就是那样。
不过自己也没说过什么,大人们那么多年都这样了不会想着要改,小孩子们长大了自己不主动思考的话也就认为本来如此,感觉出来的要么已经有了上主桌的资格,要么就已经结婚,去别人家过年了。
其实我们那儿比较偏向男生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初一不允许没结婚的女孩子拜年,说是不吉利,还有三十晚上我也不用磕头,但是如果是孙子的话就惨了,老祖宗、长辈、父母……要磕好多个。
有结婚的会比较喜欢我去给接亲,因为我之前给接来的嫂子生了男孩,他们倒也不是觉得生女儿不好,就是会更喜欢男孩子。
小H,23岁,坐标:山东
主桌的菜和女席不太一样,有时候会好很多
我们家应该算是非常典型的山东风格,饭桌上规矩特别清楚,来客人的话,要严格按照主席位、主宾、主陪、次宾、次陪等位置来坐,小辈则是坐在最末的席位。
男性长辈在的是主桌,像我们家就是我爷爷、我姑爷爷那一桌,因为我家亲戚比较多,往往除了主桌外还要再分一两桌,太奶奶、姑奶奶等女性长辈坐一桌,年轻的女的们坐一桌。
偶尔也有例外。我嫂子刚嫁到我们家来的时候,为她办的那些席面,她是可以坐在女性长辈的那桌,但后来基本上还是和我们这些小辈一起坐。
不仅是过年,平常有亲戚,或者有红白喜事,只要人比较多都会是这样,但是主桌的菜往往和女席不太一样,他们比我们的要好很多。小时候如果家里来了亲戚,做好菜后他们端去客厅吃,我们就把每样菜都拨出一点,到另外的屋子吃。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主桌上有一道我特别想吃的菜,但我们那桌没有,我那年也不知怎么了,就一直闹着非要吃,大人们实在拗不过我,就用小碗挑了一块,让我端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吃,不过后来客人走了之后,我被大人们说了一顿。
这些事情,我从记事起就是这样,习惯了男女分开坐、女性长辈和小辈也分开坐,感觉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这样更能避免尴尬,让大家更有话聊,从来没想过分桌是不是“对女生不公平”。
W,50岁,坐标:河北
再也不用跟着回老家,感觉自己终于解放了
小时候家里去了客人,女的和孩子都不能上桌吃饭,不过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如此,特别在农村。但是当时我妈就很反对这种,所以我们家一直都是做两桌,男女分开吃。
然而没想到结婚之后,把从小到大不能上桌的份儿全都补回来了,而且是真的“不能上桌”。因为婆婆家特别小,能待人的只有一个屋子,我们每年回去,吃饭睡觉都在这个屋子里。第一次去婆家吃饭还挺正常,但是从第二次就不了,除了婆婆,其他女的只能守在灶台边上。
特别是每年初四,他姐姐们回来拜年,我们忙前忙后地把饭菜做好、把酒端上桌之后,男人们就开吃开喝,女人只能端着小马扎守在外屋灶台边,随时向屋内桌上看看需不需要添菜添饭。等他们吃得差不多了,就把盘子撤下来给我们吃,但是那些菜很多都见底了,其实根本吃不着什么。
有一年我实在忍不了了,就和我先生说:“你姐姐们回家拜年还得吃剩饭,不如我们多做一些,两个桌上吃”,那一年确实做了两桌,但后来每年依然只做一桌。切菜的时候,他总说“够了够了”,我真的特别烦,因为他心里根本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感觉心里特别不平衡,不仅是为我,也为他姐姐们。
这两年他父母都去世了,我再也不用跟着回老家了,说实话,心里有点开心,感觉自己终于解放了。
小Y,27岁,坐标:山西
当地所有女人都习以为常,我的情绪反而变成了矫情
我和前任当时已经谈了三年,都准备结婚了。春节他带我回家见父母,是比较正式的那种。我们俩长途跋涉飞机大巴地赶到他家,我还买了大包小包的礼物,本来是准备待上四五天,踏踏实实过个年。
其实之前他也带我回去过,不过那次行程安排比较紧,只吃了一顿饭,他妈妈准备了很丰盛的晚饭,还来了很多亲朋好友,整顿饭吃得非常热闹。唯一让我有点疑惑的是,客厅饭桌上只有我一个女的,当时问了下前任:“你妈妈和姐姐妹妹去哪儿了?”他只说:“她们不喝酒,在这桌吃饭没意思,都在里屋吃呢。”我也没当回事儿就过去了。
所以这次吃饭,我还是习惯性地坐在了上次那个位置,等人差不多齐的时候,他妈妈过来跟我说:“这次到我们这边吃吧,跟阿姨聊聊天”。可能我脑回路有点长,到了第二顿饭才反应过来,这分明就是男女分桌,一桌在客厅,一桌在里屋啊!第一次来做客是“看新媳妇儿”,所以破例让我坐在了大桌上,要是嫁过来,此后可能都得跟其他女人们一样在里屋的小桌上吃饭。
刚反应过来的我,心里特别别扭,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性别歧视。最难过的是,当地所有女人都习以为常了,她们并不觉得有任何问题,而我的情绪反而变成了矫情。晚上,我把自己的想法跟前任说了,他说:“没事,一年也就回来这么一次,就入乡随俗吧”。
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份“不舒服”,在职场上我努力上进,工作还算出色,没有感受到过明显的性别歧视,在不算太长的人生中,习惯了男女平等。但到了这里,所有的“平等”都被一顿饭打碎了,需要重新接受另一套价值观,而且,身边的人都告诉你不就是一顿饭嘛,坐哪里吃也没有多大影响。
后来的闲谈中,他姑妈和我说,你看这一大桌子年夜饭都是他妈妈一个人操持出来的,多么贤惠的女人啊,以后你嫁进来,就得交给你了。当然,他姑姑是用开玩笑的口吻说的,可我一点也笑不出来,倒不是因为突然而至的“劳动量”,而是当地女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在冲击着我建立了20多年的价值观。
习惯了城市里面现代化的生活,习惯了依靠努力获得尊重,以为男女平等已经是生活的常态,却没想到还会如此轻易地被“打回原形”——没有人在意你的工作能力有多强、没有人关心你取得了怎样优秀的成就,就因为是女生,便永远无法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更没想到,它会发生在我过年要回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