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两青年竟穿日本军装在南京保卫战遗址拍照 被骂“卖国贼”
参考消息网2月22日报道 港媒称,去年上海抗日遗址四行仓库附近,有多人身穿日军军服拍照遭到警方拘留,近日又有至少两名青年“不知亡国恨”,竟然在南京保卫战遗址附近,身穿日军军装、手持枪械和日本国旗照相留念,还摆出夸张搞笑造型,被民众狂骂“卖国贼”。据悉已经有热血网友向南京警方报案。
据香港《星岛日报》2月22日报道,20日晚,微博网友“上帝之鹰_5zn”发出三张涉事照片,图中有至少两人身着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军服以及三式夏装军服,站在南京紫金山的一处碉堡前。二人还手持枪械、刺刀、以及一面写有“武运长久”的日本国旗,还摆出了一个夸张的搞笑造型。
举报网友称,“在那里拍这个意味着什么,我就不说了,可怜抗日先烈的英灵,被某些不孝的儿孙无情践踏。”
据悉,南京紫金山有着最丰富的南京保卫战遗址群。据历史记载,1937年12月,驻守紫金山的将士,经过四日殊死抵抗,不敌日军强攻,于12月12日失守,次日南京陷落,日军开始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报道称,相关微博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强烈愤慨,21日中午,南京本地网友“吃汤包的壮胖子”表示,自己已经到南京公安局中山陵派出所报警。
报道称,该网友又晒出了疑似为事件当事人的QQ对话截图,而该QQ号所有者唐某,曾于2015年4月,穿日军军服公开参加成都动漫展,险些令展览被关闭。
报道称,去年8月3日夜间,多名青年穿着仿制的二战日本军服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广场拍摄照片并且将照片上传网络,引起轩然大波。
报道称,经网友举报之后,上海在当月行政拘留了部分涉事者,并对两名涉事未成年进行教育训诫。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21日回应称,“岂能拿民族伤痕当玩笑。”
该微博还称“跳梁小丑在当年南京保卫战发生之地紫金山如此无底线的恶劣作秀,相信一定会被绳之以法!此外,除了对小丑的斥责,我们还要深思,为什么屡屡发生这样丑恶行径?我们全社会该做些什么?”
对此,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我们对这种着侵华日军军装拍照取乐的行为,表示严厉谴责和愤慨。今后,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进行加强。”他说,“如今的历史教育重考试,而在道德教育上有所缺失。此外,相关法律也亟待健全,岂能把民族的伤痕拿来当玩笑开。”
【延伸阅读】中国“慰安妇”讲述日军暴行:“这是一场永不休止的噩梦”
参考消息网12月14日报道 港媒称,在距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的12个月前,南京的一名研究者发现了两名之前不被人知的中国“慰安妇”幸存者。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3日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刘广建(音)在为建成两年、政府运营的南京“慰安妇”主题纪念馆进行“慰安妇”的研究工作,他称,中国只有15名“慰安妇”的幸存者健在,她们是最后一批在中国公开作证的“慰安妇”,去年他在海南寻访了其中7位,有两人在此后去世。两名新发现的幸存者去年站出来证实自己在日军“慰安妇”场所经历的苦痛,一个人来自湖南,另一人来自浙江,这些妇女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慰安妇”,她们与人讲述自己的苦难后人们把她们的故事转述给研究者,经过专家的鉴定被确认为“慰安妇”。
一名36年前公开作证的“慰安妇”幸存者叫何月莲(音),今天距离她在日军“慰安所”的恐怖经历已经过去74年,她今年89岁。1943年,日军侵占洗劫了她在山西武乡县的村庄,两名士兵强奸了年仅15岁的她并虐杀多名男子,继而围堵了何月莲和6名女子并强迫她们做“慰安妇”。
“我(因被强奸)流血不止,但这没有让日军士兵停止强奸和虐待,”她说着,粗糙的脸上扭曲出愤怒的表情,“我非常痛苦,这让我失去了一切,我那时很纯洁,不懂性,这是一场永不休止的噩梦。”
何月莲说,她绝不会停止为自己遭受的苦难要求道歉和赔偿,“我记得所有日军对我们犯下的暴行,日本政府难道不应当承担犯下这些罪行无法逃避的责任吗?我们是正常的女人却变成残疾。我们等待日本人偿还这笔债务。”
被问及为何要等被强迫做“慰安妇”38年后才公之于众,她说,“这太羞耻了,我没法讲述。”她表示,长久的沉默也令她痛苦,还有其他曾经做过“慰安妇”的妇女将把她们的秘密带入坟墓。
刘广建称,日军的“慰安妇”制度惨无人道,带给这些女性残酷的伤害,“尤其对‘慰安妇’幸存者来说,这是双重创伤,战后她们还要面对家人、朋友和邻居的评说,生活在保守的文化和环境里,(幸存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创伤。”
何月莲的女婿白增发(音)表示,她的创伤“非常深重”,“每次想到那些经历,她就会大叫‘出去!出去!’有时候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叫喊。”
何月莲1981年公开作证时也对她当时15岁的女儿程爱先(音)讲述了自己战争时代的创伤,白增发和程爱先表示,他们发誓要在“何月莲离开人世”后继续为她讨回公道。
程爱先说:“我感到悲痛和愤怒,因为性奴役的终身影响,她的身体很不好,她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甚至到现在我还愤怒,我要求获得公正。我将坚持为母亲伸张正义,我不能停止,日本人必须直接向我母亲和所有上了年纪的‘慰安妇’道歉。”
7年前,何月莲从“慰安所”遭奴役后首次见到了一些日本人,一个名叫“彩虹桥”的日本基督教和解组织多次访问“慰安妇”幸存者和家人,并就她们在日本军队中的遭遇道歉。“彩虹桥”的负责人之一长谷川朋子说,她在聆听一位前日军士兵对第一个公开自己做“慰安妇”经历的中国女性万爱花的支持后受到了启发。
长谷川朋子说,她希望这一团队的和解工作可以帮助揭开历史真相并疗愈中国、日本和韩国军事奴役幸存者以及她们的后代和未来几代人,“虽然年轻的中国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但他们仍恨日本人”。
何月莲、程爱先和白增发表示,这一道歉改变了他们对普通日本人的看法,“我们痛哭因为我们在愤恨日本人对我们母亲所造成的创伤前被这些日本人的道歉所感动,”程爱先说,“这种感觉非常复杂,我真的憎恨日本士兵和他们的暴行,但是我们不再憎恨普通日本人了。”
香港中文大学的法学教授布赖恩·德鲁任说:“与德国不同,日本从来没有真正接受自己的过去,日本还没有公开承认数十万‘慰安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大战期间被日本皇军强奸。”(编译/胡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2016年12月10日,一名与会者在观看纪实画册《90位幸存慰安妇实录》首发现场展示的书中照片。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2017-12-14 00:12:01)
【延伸阅读】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曾把陶瓷和热气球变成细菌炸弹
新华社哈尔滨9月18日电(记者杨思琪、王建)想起陶瓷,人们常联想到优雅精致;谈及热气球,更是浪漫温馨的象征。而在70多年前,这些常用来观赏、使用的器物,却被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用来制作细菌炸弹,成为凶狠残暴与泯灭人性的代名词。
在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一个个陶瓷炸弹犹如等待受罚的罪犯静默站立,旁边一支高约3米、直径约2米的白色热气球被固定在低地板上,早已失去了飘扬的能力——它们都曾是侵华期间日军用来施放细菌战剂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细菌战剂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作为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从1937年到1942年,七三一部队生产陶瓷细菌炸弹产量约2000枚,鼠疫跳蚤每三四个月就可以培育出45公斤。
为什么用陶瓷制炸弹?金属制的炮弹在爆裂时需用大量火药,很高的热度会使细菌死亡。薄且轻质的陶瓷,盛放炭疽菌、气性坏疽菌、破伤风菌和带鼠疫菌跳蚤等,仅需使用导爆索或很少量的炸药就可以引爆,内装的细菌溶液就会飘散到空气里,因此陶瓷成为炸弹壳的首选。
这些陶瓷炸弹被命名为“石井陶弹”。“石井”,正是七三一部队的头目、细菌战的元凶石井四郎,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的他一手策划并实施了“以低成本武器获取胜利”的细菌战。
据统计,每架飞机可携带数10个土陶细菌弹,每个装有5000只鼠疫跳蚤。经过实验,在爆炸点下吃草的牲畜,仅在1到2个小时内,马死亡70%,羊死亡90%。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将细菌扩散,二战后期,日本还曾制作很多气球炸弹。与七三一部队关系密切的南京荣字第一六四四部队,曾进行装载在气球上的“鼠疫跳蚤”研究,其中一名队员石田甚太郎曾证实,气球炸弹实际上不是“炸弹”,而是一种作为传播细菌武器的手段而开发出来的气球。
除了陶瓷和气球,七三一部队制作细菌武器的材料包括传单、糖果、棉絮、粮食、自来水笔和手杖式喷射器等。在染上细菌之后,通过派遣特务、别动队等到对方地区进行布撒,以达到破坏、袭扰的目的。
利用这些细菌武器,七三一部队及其他细菌战部队曾在内蒙古、吉林、山东、江西、江苏、浙江、湖南、云南等地实施了大规模细菌战。溃散不愈的伤口、残缺不全的肢体……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饱受痛苦折磨,在臭气熏天和疼痛如割中备受煎熬。
“在日本投降前夕,七三一部队被迫将其他细菌武器和细菌战剂炸毁,否则这么大量的细菌投撒一旦实施,足以毁灭人类几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认为,这些罪证足见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和野心,警示当代思考科学与战争、医学与伦理,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2017-09-18 11:48:00)
【延伸阅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瑞荣离世 曾在军事法庭控诉日军暴行
中新网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崔佳明)1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微发布消息,8日上午11时50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瑞荣与世长辞,享年95岁。这是今年首位过世的幸存者。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80年岁月流逝,在世者已经越来越少。1937年,夏瑞荣的爷爷被日军杀害,他本人也被日军抓去当挑夫,期间目睹了日军的暴行。1946年,夏瑞荣在军事法庭作证。如今,这位日军暴行的见证人和控诉者仙逝。
此前在去年12月10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探望夏瑞荣老人时,夏瑞荣老人向学生们回忆了自己从五台山难民营逃亡的过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用汽油点燃中国人的房屋、用刺刀捅杀中国人的野蛮行径,以及在下关码头对中国民众进行集体屠杀的凶残暴行。同时,他告诫学生们,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可重演。(完)
(2017-01-10 17:27:01)
【延伸阅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面向社会征集“历史的印记”
2003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参加和平集会。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公审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时,李秀英曾出庭作证。此后还远赴日本,控诉侵华日军暴行。2004年12月,老人因病去世。 泱波 摄中新网南京7月6日电(记者 申冉)世界记忆,家国情怀。为了更好的搜寻历史印记,缅怀遇难同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6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面向海内外媒体、社会各界征集有关纪念馆建馆历程、南京大屠杀历史、侵华日军强征“慰安妇”历史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摄影作品,并于活动结束之后,将举办“历史的印记”专题摄影展。
据了解,本次征集的摄影作品拍摄时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7年第一次公祭遇难同胞起至今的江苏、南京地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寻访南京大屠杀证据和遗迹的历史资料图片;第二阶段为纪念馆1985年建馆至今的各时间段,各界留存的有关抗战、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题材的影像资料作品。此外,纪念馆还将同步征集刊登上述内容的报刊、杂志等史料文物。本次征集活动首轮征集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
当日,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采访基地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挂牌。“今年三月刚刚换届的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是全省新闻摄影人开展业务交流、提升业务水平的组织和平台。多年来,‘为时代留影、为历史存档’成为一代代新闻摄影人的责任担当。这支队伍中,既有一批亲历并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老一辈摄影人,又有年富力强奋战一线正在记录历史的摄影人,积累了一大批体现这次征集活动主题的珍贵资料。相信此次通过新闻摄影学会这个平台,双方将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更多的摄影人积极提供珍贵史料,加入到专题影展活动中来。”南京晨报总编、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陆峰说。
在现场,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新华传媒集团视觉中心副主任肖勇把在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拍摄的一组“抗战老兵”系列集结成书捐赠给了纪念馆。
中新社摄影记者泱波在现场展示了二十年来他所拍摄的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慰安妇题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相关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在当时发表后直接促成了拉贝故居的修缮和开放。他说,“镜头中定格的历史,会有别样的力量。举办这样的活动,既能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收集、记录相关历史,未来也能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画面,让这段特殊的历史在心里留下更深的印记”。(完)
(2016-07-06 22: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