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设计规范」,我们通常会想到的是UI规范、交互规范。而文案呢?
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应该是运营而不是设计师最终负责的范畴,更没有出规范的必要性。但我个人的习惯是,既然出现在我的设计稿上、由我提出的文案方案,就起码要先过自己这关,无论最终在职责上归谁负责敲定,那是另一码事。文案绝不是在交互文档上随便示意一下,然后写一句「最终文案由运营确定」就甩锅给运营完事了,何况很多时候运营更擅长对业务指标把关,并不看重(或者说不如产品、交互设计师擅长)从用户体验的维度去把关。所以,出现在自己设计稿上的文案,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同时,在我看来文案设计规范的必要性一直被忽视了。一个产品的设计稿可能从初稿到定稿之间的修改周期非常长,依据评审结论也有很多变数,设计师今天出几个页面、明天改几个页面,由于个人语言习惯,以及出稿子时思路和心情不同,文案很难从始至终保持一致、不出差错。
所以在定稿交付开发前,根据统一的文案设计规范,重新对文案彻底Review一遍是很有必要的。就像这次用作案例的概念方案「一站」,在根据规范进行一次细致的走查后,相比一个月前分享出来的版本也完善了很多文案上的细节。
在我的了解范围内,目前很少看到有对文案规范的总结与分享。只有Ant Design在其组件文档中对文案注意事项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总结,在思考的系统性上比较有学习价值,在此前用于工作上的文案自查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其中很多结论是基于一款金融服务行业的Web端中后台产品制定的,个人觉得有很多不一定适用于这个范围之外的产品。
因此,一直希望通过一篇文章,对移动端产品的文案设计规范进行一次适用面更广的梳理和总结——一份文案设计规范需要包括哪些层次的内容?有哪些原则需要在规范中写明?
本文将以一个基于地铁查询工具的心情分享平台「一站」为例,其间也会穿插一些其他APP中的例子,尽可能详细介绍文案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类型,以及一份比较完善的文案设计规范由哪些内容构成。
鉴于工作中的案例不便讨论,专门为设计交流做的一个概念方案,详情见:《进阶学习!如何做好产品界面中的内容设计?》
文章内容:文案设计规范的三个层次
1. 一致性规范:词汇一致、句式一致、行动点与目的页面标题一致、时间表达规范、数字一致性规范、标点一致性规范。
2. 准确性规范:用词准确、不累赘、不缺失、不模糊。
3. 更高的要求——懂用户:从用户视角描述价值、正确使用人称代词、让用户听得懂、告诉用户Why not。
一. 一致性规范
1. 词汇一致
词汇的一致是文案一致性的根本,但汉语的博大精深,造成在同一个表达中可能换很多词都是说得通的。因此,词汇是在设计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也是交付前Review的重点。
一些用词、句式的选取上,可能未必我选择的就是最好的,但还是那句话,统一了就比不统一要好一百倍。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细究A和B哪个表达更好,只是探讨统一规范的必要性和构成内容。
量词
故事的量词,统一用「篇」,而不是「段」、「条」。
△ 一站 · 故事的量词统一用「篇」
?? 「22 篇故事」
? 「22 段故事」,「22 条故事」
搜索结果的量词,统一用「条」,而不是「个」。
量词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做过多列举。其中,有些量词的一致化需要考虑符合产品场景和生活习惯,与语文角度可能会有所差异。
比如,车站的量词统一选用「个」,而不是「座」,因为生活中口语中实际上很少用「座」来形容地铁站,且在本产品的环境中并不需要强调其具象建筑层面上的含义。
名词
名词的一致化对产品统一心智的形成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个产品中最核心的概念定义。
例如,「一站」中最核心的内容元素就是用户发布的地铁「故事」,这是一定要统一的词汇,不能混用「文章」、「评论」等等词。
动词
动词的一致化不一定要用一个词去涵盖全部,因为通常都要同时应对两种语境(或者说时态)。
以内容发布为例,是表达「正在发出」的行为,还是对「已经发布了的内容」的陈述?
对「正在发出」的行为,通常出现在发布表单、发布后的Toast提示中。有关表单发布的词汇,在「发布」之外的近义词很多,如「确认」、「确定」、「提交」、「保存」、「完成」、「发表」。在本产品的语境中,最合理的应该选用「发布」。
△ 一站 · 表示正在发出的动作统一用「发布」
?? 「发布」,「发布中…」,「故事发布成功」,「评论发布成功」
? 「完成」,「提交中…」,「故事发表成功」,「评论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