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焦点资讯 营销之道 企业报道 淘宝运营 网站建设 软件开发 400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正文

央视:“中字头”非法社会组织那么多 怎么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11  来源:企业800网  作者:新格网  浏览次数:602  【去百度看看】
核心提示:原标题:评论|“中字头”非法社会组织那么多,怎么治?这些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境内敛财。手段包括:发展会员、成立分会收取会费,发牌照、搞评选颁奖活动收钱,搞行业培训收费,有的,甚至向企业敲诈勒索。多家非法社会组织被取缔 按照民政部

  原标题:评论|“中字头”非法社会组织那么多,怎么治?

  这些组织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境内敛财。手段包括:发展会员、成立分会收取会费,发牌照、搞评选颁奖活动收钱,搞行业培训收费,有的,甚至向企业敲诈勒索。

  多家非法社会组织被取缔 

  按照民政部统一部署, 近日,北京等地对“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产业联盟”、“中国体育企业家俱乐部”、“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少儿艺术教育家协会”等非法社会组织进行了取缔。

  民政部将再出重拳进行打击

  对于非法的社会组织,民政部从2016年3月开始,就设立了曝光台,并陆续公布多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被曝光的机构,已经达到1000多家。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表示,将与公安等有关部门一起组织一次对非法社会组织的专项排查治理行动,重点打击借服务国家战略圈钱敛财的非法社会组织。并鼓励民众举报非法社会组织,以便及时公开曝光。

  央视评论

  “中国”“全国”“中华”“华夏”……甫看以这些字词冠名的社会组织,带有某种说不出又道不明的“权威性”,普通人不仅难有分辨能力,而且不免认为“高大上”。实际上,最近民政部公布了一批名单,就直指这些非法社会组织,也为取缔它们提供了更为扎实的依据。 

  非法组织“捆绑政府”危害大

  那些未经登记批准、擅自成立的社会组织,不管名称看起来如何逼真,一旦开展社会活动,都避免不了“唬人”“骗财”。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出现了不少“捆绑政府”的非法社会组织。例如,“国务院精准扶贫基金会”“雄安贵阳新区基金会”等,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套国家战略的路子,甚至从概念到手段上都试图“捆绑政府”,以期被赋予更大的权威性、增强迷惑性。

  可以说,这些非法社会组织既是在抹黑国家相关政策与发展战略,又是在干扰正常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其危害显而易见。越是在形式上与政府关联得密切,越是变相提高了公共治理的成本,这样的非法社会组织让那些正常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沾染了污名,也让一些公共组织承担的职能“空心化”。因此,无论提醒公众谨防上当受骗,还是净化社会环境,公布名单并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都势在必行。

  非法社会组织为何一直存在?

  “零容忍”是对待非法社会组织的基本态度,无论是单纯地谋取不正当利益还是“捆绑政府”,都不能有任何生存空间。但关键要弄清楚,非法社会组织为何一直存在?为何“捆绑政府”的非法社会组织取缔不干净?

  一方面,社会组织承接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有其必要性,但整体社会环境而言,社会组织还处在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公众对这些组织的认识也存在偏差,监管也不够完善,这让一些非法社会组织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一些合法的社会组织本身因为与政府关系密切,在运作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并且能够从中获得不当利益,这让一些人有了设立非法社会组织的动机,试图浑水摸鱼。

  说白了,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是有一些“红顶中介”,它们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吃拿卡要”,形成了灰色地带、滋生了腐败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法社会组织要坚决打击、不徇私情,整治“红顶中介”也要继续发力。试想,如果“红顶中介”本身都规范了,无法获得不正当收入,又有多少人愿意冒险成为假冒版的社会组织呢?

  加强法治建设,彻底铲除非法钻营的土壤

  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才能彻底铲除非法钻营的土壤。非法社会组织也好,“红顶中介”也罢,其出现、壮大和滋生,无一不和机制不健全、监管不给力、法治欠完善有关。

  站在群众角度上,办事不用跑断腿,就不必想方设法托关系;

  站在政府立场上,权力职能该收的收、该放的放,审批事项该清理的清理、该监管的监管,就会减少行政成本,也会让真正有志于服务百姓的社会组织健康发育;

  站在法治的坐标上,建章立制才能有规可循、有矩可蹈,如继续健全行业协会审批备案机制、加大对非法组织的惩戒力度等,让这些假冒的组织机构不能出现、不敢胡作。

  冠以“国”字,每一个非法社会组织的出现都是对政府权威的消解、对党政形象的玷污。从短期看,公布名单只是一个开始,但不能止步;从长期看,借助全社会监督、依托大数据支持等,需要自上而下取缔,同时也需要自下而上打一场“人民的战争”,把非法社会组织从各个角落中揪出来。只有依法取缔、共同治理,才能真正为合法社会组织和公众营造清朗的社会环境。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霍木

责任编辑:张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吉ICP备11001726号-6
企业800网 ·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