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职称评审改革:代表作取代论文
2月8日,北京市出台文件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北京市将打破职称评审论文“一刀切”等条条框框,支持人才自选代表性成果代替论文。此次改革是自1986年职称改革以来,30多年来本市再次启动的职称领域重大改革,涉及全市3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此次文件明确,公务员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自主评职称
北京市人社局介绍,此次改革打破职称评价“一把尺子量到底”、职称论文“一刀切”、职称晋升“玻璃门”等条条框框,对不同人才制定不同标准,支持人才自选代表性成果代替论文,新开通多类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实现“干什么、评什么”,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
此次改革提出扩大下放职称评审权的单位范围。2005年,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向市属高校下放了职称评审权,教师的职称由高校说了算,并打破了教师职务的终身制。
此次职称制度改革,除市属高校外,将继续下放职称评价自主权。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为重点解决人才使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支持用人单位完善考核制度,对评上职称的人才,用人单位可根据人才与岗位的适用情况和考核情况,合理聘用人才。对不符合岗位要求、没有履行岗位职责的人员,用人单位可以低聘、不聘直至解聘。
所有职称系列都将设置“正高级”
此次改革提出优化调整职称专业,在国家对职称系列的总体布局下,优化调整本市职称专业目录,开设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技术经纪、科学传播等职称专业,满足高精尖产业等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需求。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调减部分职称专业,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随产业合理流动。
同时,意见要求全面设置正高级职称。按照国家职称制度改革部署,在经济、会计(审计)、统计、中专教师、工艺美术、实验技术等职称系列(专业)设置正高级。
据悉,目前北京市已完成了经济、会计系列职称的正高级职称设置,并出台了职称评价试点方案,今年将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评价试点,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此外,北京市人社局介绍,北京将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三城一区”建设,建立具有北京特色、动态开放的职称评价专业目录,按照“需要什么评什么”的原则,增设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技术经纪、科学传播等新业态、新职业的职称评价专业,支持培育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焦点1
不同人才不同评价标准
北京市人社局介绍,为避免职称评审时“一把尺子量到底”,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系统地将职称评价标准归结为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业绩权重,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对从事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的人才,重点评价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解决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和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
对从事科技管理服务的人才,重点评价技术支持能力、服务对象满意度、行业评价认可度。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才,重点评价其在推动理论创新、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
教育教学人才按照教学为主、科研为主和社会服务为主进行分类评价,突出教书育人。对教学为主的,重点评价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创新和人才培养实绩;对科研为主的,重点评价学术能力、成果创新质量和贡献、学科建设效果;对社会服务为主的,重点评价成果转化推广、决策服务、科学普及等。
此外,对于卫生技术人才、文化艺术人才和农业技术人才,北京市都制定了专门的评价标准。实现“干什么、评什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动力和积极性,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北京市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焦点2
人才可自选代表性成果替代论文
由于评职称对论文有要求,一些代写、代发职称论文的交易也长期存在。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关键词“职称论文代发”,弹出的类似“商品”搜索结果竟达上千件之多。有的“卖家”还公开承诺“评职称就找我们”“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不成功退全款”等。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唯论文已经成为硬要求。大学老师无论是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往往只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授课认真与否只能“凭良心”,如何揽课题、发论文才是“正事”。这种人才评价标准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甚至成为迟滞专业人员冒尖的障碍。尤其是那些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被职称卡住无法施展,损失的是行业、社会甚至国家的利益。
此次改革文件明确,将彻底解决过去职称论文“一刀切”的问题,将职称评审“唯论文”改为“菜单式”,让人才做“多选题”。在职称评审中,将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人才可自选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评审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质量。通过改革,让人才深耕专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创业中。
除论文、论著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专利、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业绩报告、工作总结等。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等。教育教学、卫生技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精品课程、教学课例、疑难病案等。文化艺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剧作品、工艺作品等。
焦点3
6类人才可获正高评审“直通车”
此次改革还进一步打破了国籍、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除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单位人才外,新开通了优秀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自由职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畅通了晋升通道。
此外,取得国家级人才表彰奖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担任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领军人才,可通过职称评审“直通车”取得正高级职称。这些人才将不受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均可按规定申报工程技术系列或科学研究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
此外,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业绩突出人才,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做出重要贡献的基层人才可单独评审、优先评聘。具有特殊技能、在特殊领域、特殊岗位取得突出业绩、做出重大贡献的特殊人才可直接认定职称等级。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及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和援外医疗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简化职称评审程序,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北京市职称制度改革
优化调整职称专业
开设人工智能、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技术经纪、科学传播等职称专业
全面设置正高级职称
在经济、会计(审计)、统计、中专教师、工艺美术、实验技术等职称系列(专业)设置正高级,实现各职称系列(专业)正高级全覆盖
创新职称晋升机制
●中关村领军人才
本市取得国家级人才表彰奖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担任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以及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均可按规定申报工程技术系列或科学研究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
●业绩突出人才
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放宽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可按规定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评审。
●特殊人才
对具有特殊技艺技能,在特殊领域、特殊岗位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组织行业专家通过现场答辩、考核测评等方式进行职称层级认定。
●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才
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中经批准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或开展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其在创新创业期间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基层专业技术人才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对远郊区教师、卫生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对口支援和援外医疗专业技术人才
对参加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支援和援外医疗的专业技术人才,简化职称评审程序,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推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
除论文、专著、译著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专利、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业绩报告、工作总结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理论文章、决策咨询研究报告等;教育教学、卫生技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精品课程、教学课例、疑难病案等;文化艺术人才的代表作还可包括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剧作品、工艺作品等。
新京报记者 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