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长辈逗小孩儿喝酒,造成孩子继发性脑损伤、酒精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不少儿童教育家也一再地重申,“中国式逗娃儿”很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进而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而面对这无休无止逗孩子的玩笑话,家长无奈大呼,这些人能不能靠点谱?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不久,生活重回正轨的孩子家长纷纷吐糟过年心好累,不光要带着娃儿走亲访友,还要费尽心机地应对各种“熊亲戚”。家住龙江县的迟女士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10岁的儿子被“熊亲戚”逗哭的经历。
春节期间,迟女士夫妻领着儿子来到了父母家过年,家里的亲戚见孩子可爱,不免逗一逗,迟女士刚开始也没当回事,但当迟女士进厨房帮婆婆准备饭菜没多久时,听见了儿子声嘶力竭地哭喊声,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原来亲戚跟孩子玩的时候,就逗孩子说自己口袋里的钱不见了,是迟女士儿子拿的,让他交出来,而一旁其他亲戚也起哄说自己看到了,被冤枉的孩子当然拿不出钱,所以一边哭,一边说自己没拿钱。
“当我从厨房冲出来,儿子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还一直摇头说自己没拿。我抱着儿子一边安慰,一边说叔叔是逗你的,但没想到看到孩子大哭,这些亲戚耸耸肩,一哄而散,恨得我牙痒痒,但迫于老人面子,我也没办法说什么。”事后迟女士又劝了儿子好久,但孩子过年的兴致却怎么也提不起来了。
而自“二孩儿”政策放开后,有了“二孩儿”的孙女士也有同样令她气愤的经历。孙女士和丈夫都希望生下个儿子,凑个“好”字。天随人愿,鸡年春节前1个月,得知怀孕的消息孙女士夫妻欣喜若狂,但二胎的来临令孙女士7岁的女儿生气不已,孙女士夫妻轮番做女儿的思想工作,刚刚见了点儿成效,但在这个春节却又毁于一旦。
孙女士说,春节时,有个亲戚问女儿:“你家有了小弟弟(小妹妹),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怎么办?”刚开始女儿还没当真,但随着问的人多,女儿不会回答就会大哭,回家后更是哭闹着说妈妈生了弟弟(妹妹)自己就离家出走,令我跟丈夫头痛不已。
面对“中国式逗娃儿”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又不是马戏团的小动物,哪能随意逗弄,这是对孩子极其不尊重的表现。“我绝对不会允许‘中国式逗娃儿’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如果谁对我家孩子做出不合适的逗弄,我会立即站出来制止,维护我的孩子。”市民王女士坚定地说。
市民杨先生也表示,面对这样的“熊亲戚”,不少家长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家长们其实可以有智慧地处理,例如借口带孩子走开,或者直接说孩子不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而家长这样的处事态度,相信也给孩子树立了榜样。杨先生也建议“熊亲戚”们做事靠点谱,别逞一时嘴快,伤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