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红兵,北京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红兵,原名张铁夫,1970年,张红兵的母亲在家发表了一番言论,被“根正苗红”的张红兵举报为“反革命”,两个月后母亲被枪决。张红兵说许多年来自己一直内心痛苦,公开这段经历,是希望人们讨论、批评,并记住那段历史的残酷。
听证会上的公开忏悔
8月2日,安徽蚌埠五河县,59岁的张红兵谈起自己的官司,他说还会在适当的时机申诉。
这名昔日的红卫兵引起公众关注,是因为他打了一系列官司。与此同时,他也向公众揭开了自己“历史的伤疤”。
43年前,16岁的张红兵写了封检举信,与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了军代表宿舍的门缝。他检举的是自己的母亲方忠谋。
根据记载,1970年2月,方忠谋在家中发表了支持刘少奇、批评毛泽东的言论,她被自己的丈夫张月升和长子张红兵举报。
张红兵的舅舅,今年66岁的方梅开回忆,发生争执的那个晚上,他和张红兵的弟弟也在场。他说当时听到父子俩要去检举姐姐,很着急,还曾跑出去找人劝说。方梅开说,以为姐姐也就是判刑“蹲大牢”。但两个月后,方忠谋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并被枪决。
10年后,1980年7月23日,安徽宿县地区中院作出了再审判决,认定原判决完全错误,“实属冤杀,应予昭雪”。
母亲的案子平反了,不过张红兵“永远不会饶恕自己”。他在以自己的方式“赎罪”。
2011年9月,他向安徽固镇县有关部门提出,希望将母亲方忠谋的墓地(遇难地)认定为文物,未成功。他又将有关部门告上法庭。今年3月底,他迎来二审终审判决,败诉。
8月5日,安徽固镇县文广局(文物局隶属该局)说,他们曾书面回复过张红兵,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后认为,方忠谋墓并不符合国家对于文物认定的相关法规要求。
去年8月,固镇县文广局曾对方忠谋墓地是否为不可移动文物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张红兵以特殊的方式向母亲公开忏悔。
他说自己应该成为反面教材,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被遗忘。
怕父亲包庇,自己去检举
记者:为什么会有公开那段经历的想法?
张红兵:大约2009年,我看到网上有人鼓吹“文革”。我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让现在的人们了解当时的真实状况。
记者:当年你父亲和你会一起检举你的母亲,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吗?
张红兵:我家其实和万千的普通家庭一样,是充满温情的。我记得父亲挨批斗时(编者注:其父张月升曾在固镇县任卫生科科长,“文革”之初便被“打倒”),母亲站到父亲身边,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替父亲遮挡拳头。批斗会结束后,母亲挽着父亲走在公共场合。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那么亲密。
记者:但后来因为她说了一些话,你父亲和你就去举报?
张红兵:那是个不一样的年代,当时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潮就是那样的。
记者:对于母亲的事,你一直说自己犯下了“弑母”大罪。
张红兵:1970年2月13日,我们家人在一起辩论“文革”的事情。母亲说,领导人不该搞个人崇拜,“我就是要为刘少奇翻案”。我当时非常震惊,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不是一个母亲了,而是阶级敌人。我立即投入对母亲的批判斗争。父亲说,从现在起我们坚决和你划清界限,你把你刚才放的毒全写出来。母亲写在一张纸上,父亲就拿着出了家门,说要去检举。
记者:父亲已经去了,为什么你又去?
张红兵:我担心父亲可能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和母亲的感情,比如整个家庭要照顾。为表现自己的革命立场,我写了封检举信,和我的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军代表宿舍的门缝。
后来我回家,看见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在地上。然后他们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我现在都记得,母亲被捆时,肩关节发出喀喀作响的声音。
“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记者:举报母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果?
张红兵:想到了。父亲举报回来后,就问母亲:枪毙你不亏吧?在我亲笔写的检举揭发材料的最后,我写着:枪毙方忠谋!
记者:目睹母亲被抓走,有没有后悔过?
张红兵:当时心里很乱。不过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那时候大家都被裹挟在一种氛围里,想跑也跑不了。我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记者:你检举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周围人怎么看?
张红兵:当时,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同事中,有个别叔叔曾私下里说过我:“你母亲在家里说的话,又没有在外面说,你和你父亲不应该这么做。”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是免不了的。但大家都不对这件事公开发表看法。
记者:急于和母亲划清界限,有自保的原因吗?
张红兵:从表面上看,我所追求的并非私利,志向纯粹高远,而实质上自保的成分占了非常大的比重。甚至我也把它算作自己的一种政治表现——政治表现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境遇。不过后来我和弟弟依然没有升高中的机会,不能当兵,不能进工厂,都被下放到了农村。
“梦里母亲从不和我说话”
记者:你觉得对你后来的生活有怎么样的影响?
张红兵:粉碎“四人帮”后,我曾陷入极度的恐惧和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越来越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状。我想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接触,避免可能发生的恐惧。
记者:什么样的恐惧?
张红兵:我联想到在土改、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决的外祖父,联想到母亲受其父案件影响。我害怕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也会像母亲那样控制不住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我又何尝不是因母亲的遭遇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伤痛还可能因为我,传递到女儿甚至孙辈。
记者:会梦到你母亲吗?
张红兵:有很多次,在梦里我见过她,还像临刑前那样年轻。我跪在地上,紧紧拉着她的手,我害怕她突然消失。我说:妈妈,不孝儿我给您下跪道歉了!但是她不回答我。在许多梦境里,她从来不和我说话,我相信,这是她对我的一种惩罚。
记者:流过眼泪?
张红兵:许多年来,都会情不自禁流泪哽咽、失声痛哭甚至号啕大哭。我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晚。更多的是我在小姨母、舅父的推动下,怀着沉重的负罪感,为母亲写平反的申诉材料而一人独处的时候。
“我应该
成为反面教材”
记者:你反思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红兵:其实母亲去世后,我就陷入痛苦。这几十年来我从来没停止过反思。不过第一次形式上的反思应该是1979年。我看到官媒上公开报道张志新的事情。当时我和父亲就意识到,我们做错了。
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底层生活,我经历了种种磨难。整理家庭的各种遗物、档案,写材料时,我在心里骂:张红兵啊张红兵,你连畜生都不如。我想逃,却无处可逃。
记者:你公开这段经历后,周围人有什么看法?
张红兵: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不理解,问我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也有人给我发邮件,说我该死了。好多网友骂我,说你还有脸活到现在,还不到母亲墓前寻死?
记者:你为了让母亲的墓地被认定为文物,打了几年的官司,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拒绝遗忘吗?
张红兵:巴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设想。他说,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他说最好建立一座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来说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希望为将来必定要建立的“文革”博物馆,提供一份资料。
家母方忠谋冤案的历史资料,符合巴老所说条件。也应该把我对母亲的行为,作为展览内容之一。我是凶手之一,让人们看不起我、痛骂我吧。每个人都应该看到它。我应该成为一个反面教材。
听证会上的公开忏悔
8月2日,安徽蚌埠五河县,59岁的张红兵谈起自己的官司,他说还会在适当的时机申诉。
这名昔日的红卫兵引起公众关注,是因为他打了一系列官司。与此同时,他也向公众揭开了自己“历史的伤疤”。
43年前,16岁的张红兵写了封检举信,与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了军代表宿舍的门缝。他检举的是自己的母亲方忠谋。
根据记载,1970年2月,方忠谋在家中发表了支持刘少奇、批评毛泽东的言论,她被自己的丈夫张月升和长子张红兵举报。
张红兵的舅舅,今年66岁的方梅开回忆,发生争执的那个晚上,他和张红兵的弟弟也在场。他说当时听到父子俩要去检举姐姐,很着急,还曾跑出去找人劝说。方梅开说,以为姐姐也就是判刑“蹲大牢”。但两个月后,方忠谋被认定为“现行反革命”,并被枪决。
10年后,1980年7月23日,安徽宿县地区中院作出了再审判决,认定原判决完全错误,“实属冤杀,应予昭雪”。
母亲的案子平反了,不过张红兵“永远不会饶恕自己”。他在以自己的方式“赎罪”。
2011年9月,他向安徽固镇县有关部门提出,希望将母亲方忠谋的墓地(遇难地)认定为文物,未成功。他又将有关部门告上法庭。今年3月底,他迎来二审终审判决,败诉。
8月5日,安徽固镇县文广局(文物局隶属该局)说,他们曾书面回复过张红兵,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后认为,方忠谋墓并不符合国家对于文物认定的相关法规要求。
去年8月,固镇县文广局曾对方忠谋墓地是否为不可移动文物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张红兵以特殊的方式向母亲公开忏悔。
他说自己应该成为反面教材,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被遗忘。
怕父亲包庇,自己去检举
记者:为什么会有公开那段经历的想法?
张红兵:大约2009年,我看到网上有人鼓吹“文革”。我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让现在的人们了解当时的真实状况。
记者:当年你父亲和你会一起检举你的母亲,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吗?
张红兵:我家其实和万千的普通家庭一样,是充满温情的。我记得父亲挨批斗时(编者注:其父张月升曾在固镇县任卫生科科长,“文革”之初便被“打倒”),母亲站到父亲身边,高喊“要文斗不要武斗”,替父亲遮挡拳头。批斗会结束后,母亲挽着父亲走在公共场合。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那么亲密。
记者:但后来因为她说了一些话,你父亲和你就去举报?
张红兵:那是个不一样的年代,当时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思潮就是那样的。
记者:对于母亲的事,你一直说自己犯下了“弑母”大罪。
张红兵:1970年2月13日,我们家人在一起辩论“文革”的事情。母亲说,领导人不该搞个人崇拜,“我就是要为刘少奇翻案”。我当时非常震惊,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完全改变了,不是一个母亲了,而是阶级敌人。我立即投入对母亲的批判斗争。父亲说,从现在起我们坚决和你划清界限,你把你刚才放的毒全写出来。母亲写在一张纸上,父亲就拿着出了家门,说要去检举。
记者:父亲已经去了,为什么你又去?
张红兵:我担心父亲可能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和母亲的感情,比如整个家庭要照顾。为表现自己的革命立场,我写了封检举信,和我的红卫兵胸章一起,塞进军代表宿舍的门缝。
后来我回家,看见军代表和排长进来,对着我母亲就踹了一脚,她一下跪在地上。然后他们像捆粽子一样,把她捆了起来。我现在都记得,母亲被捆时,肩关节发出喀喀作响的声音。
“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记者:举报母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果?
张红兵:想到了。父亲举报回来后,就问母亲:枪毙你不亏吧?在我亲笔写的检举揭发材料的最后,我写着:枪毙方忠谋!
记者:目睹母亲被抓走,有没有后悔过?
张红兵:当时心里很乱。不过想得最多的,不是后悔,而是觉得家里出现了一场阶级斗争,我和父亲站稳了立场。那时候大家都被裹挟在一种氛围里,想跑也跑不了。我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被彻底地、无可挽回地“格式化”了。
记者:你检举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周围人怎么看?
张红兵:当时,与父母关系较好的同事中,有个别叔叔曾私下里说过我:“你母亲在家里说的话,又没有在外面说,你和你父亲不应该这么做。”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是免不了的。但大家都不对这件事公开发表看法。
记者:急于和母亲划清界限,有自保的原因吗?
张红兵:从表面上看,我所追求的并非私利,志向纯粹高远,而实质上自保的成分占了非常大的比重。甚至我也把它算作自己的一种政治表现——政治表现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境遇。不过后来我和弟弟依然没有升高中的机会,不能当兵,不能进工厂,都被下放到了农村。
“梦里母亲从不和我说话”
记者:你觉得对你后来的生活有怎么样的影响?
张红兵:粉碎“四人帮”后,我曾陷入极度的恐惧和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越来越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状。我想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接触,避免可能发生的恐惧。
记者:什么样的恐惧?
张红兵:我联想到在土改、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决的外祖父,联想到母亲受其父案件影响。我害怕自己在与人交往时,也会像母亲那样控制不住说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我又何尝不是因母亲的遭遇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伤痛还可能因为我,传递到女儿甚至孙辈。
记者:会梦到你母亲吗?
张红兵:有很多次,在梦里我见过她,还像临刑前那样年轻。我跪在地上,紧紧拉着她的手,我害怕她突然消失。我说:妈妈,不孝儿我给您下跪道歉了!但是她不回答我。在许多梦境里,她从来不和我说话,我相信,这是她对我的一种惩罚。
记者:流过眼泪?
张红兵:许多年来,都会情不自禁流泪哽咽、失声痛哭甚至号啕大哭。我已记不清有多少回了。有时是在白天,有时是在夜晚。更多的是我在小姨母、舅父的推动下,怀着沉重的负罪感,为母亲写平反的申诉材料而一人独处的时候。
“我应该
成为反面教材”
记者:你反思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红兵:其实母亲去世后,我就陷入痛苦。这几十年来我从来没停止过反思。不过第一次形式上的反思应该是1979年。我看到官媒上公开报道张志新的事情。当时我和父亲就意识到,我们做错了。
经过这几十年的社会底层生活,我经历了种种磨难。整理家庭的各种遗物、档案,写材料时,我在心里骂:张红兵啊张红兵,你连畜生都不如。我想逃,却无处可逃。
记者:你公开这段经历后,周围人有什么看法?
张红兵: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不理解,问我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也有人给我发邮件,说我该死了。好多网友骂我,说你还有脸活到现在,还不到母亲墓前寻死?
记者:你为了让母亲的墓地被认定为文物,打了几年的官司,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拒绝遗忘吗?
张红兵:巴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设想。他说,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他说最好建立一座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来说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希望为将来必定要建立的“文革”博物馆,提供一份资料。
家母方忠谋冤案的历史资料,符合巴老所说条件。也应该把我对母亲的行为,作为展览内容之一。我是凶手之一,让人们看不起我、痛骂我吧。每个人都应该看到它。我应该成为一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