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前些天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人都想在信息时代通过广泛的平台做更多的事,公益一旦放到平台上,透明度和公信力就非常重要,希望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让公益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经济网2013-07-09)
“我人生中最遗憾的事就是,如果能有第二个孩子就好了,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母亲的遗憾吧”,李小琳说,但是自己绝对不能犯这个错误,因为父亲曾跟她说过,自己是国家的领导人,如果领导人的子女都不认真执行国家政策,谁还会去执行?“所以我们这代人也是付出的一代”,李小琳说。
李小琳的此番专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讲家庭的温情,如何做好一个母亲、一个女儿?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二是讲公益事业之公信力;三是讲到了国家政策,通过此生的最大遗憾,委婉地提到了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思考。
为什么只有一个孩子成了李小琳的最大遗憾?这当然得从计划生育政策,以及我们的家庭伦理观念谈起:
从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独生子女现象来分析,目前仅仅给我们的家庭,就带来了三大隐忧:一是独生子女的个性养成。因为天然生来的没有竞争性和集体性,加之六个长辈的精心呵护,尤其是溺爱,对于独生子女的个性生成显然有所不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等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事。
二是失独家庭的感情恐惧。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一旦遭遇生命、健康的意外或是其它,对于父母来说,显然打击相当之大。
三是独生子女的未来压力。不仅有经济上的赡养,更有感情上的付出与孤独。作为孩子,如果能够有一个血缘上的兄弟姐妹,无疑也是一个最大的经济和感情倚靠。
加上中国人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依然很强,血缘关系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当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尽量多生一个孩子几乎还是不少父母的心愿。从眼下放开计划生育的呼声,以及不少地方多生孩子的现实,人们已经自然不自然地开始抵制独生子女的事实。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独生子女也将成为中国一个时代的符号,最终被终结。而这个符号的产生,当然会给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遗憾,对于很多母亲,恐怕都会有这样的遗憾。因为无论从生理的角度,还是从政策法律的角度,这个时代已经作出了牺牲,已经不会有补救的机会,而只能是留给下一代的人们。
而这个时代的遗憾与牺牲者,不仅仅是广大的平民百姓,也包括领导人的子女们。对于那个时代不得不推出的基本国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一个人应该公平的响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无论是遗憾,还是欣慰,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必须要有“公平”,平民百姓只生一个孩子,领导子女也只能生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