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工作的樊东媛,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来到驻长某部队,见到当兵的人,她感觉就是亲。在部队大礼堂,长春中院60多名复转军人和近千名官兵联合开展“送法军军营,重温军旅情”活动。看着年轻士兵个个挺直腰板端坐着,想想当年的自己,“老兵”们也自觉地端正了坐姿。
“法官和军人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有着同样的崇尚理性思维和一致的目标追求,都是要确保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福祉。”长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德友热情而凝练的致辞,博得了雷鸣般地掌声。从会场出来,老兵们参观了军营,重温阔别已久的军旅生活。长春中院将拥军工作落到实处,这些年,累计接收军队复转军人68人,占总人数达16.9%,军转干部占中层干部24%,已经成为法院的中坚力量。执行法官舒海波说:“从当军官到当法官,要付出不怕吃苦的劲头学法律,还要拿出不怕死的精神来攻克执行难,更要以一清二白的风骨抗贪腐。”
送法入营,官兵学法热情高
市法院民二庭雷勇法官是驻长部队的普法教员,他经常去部队为官兵解答法律难题,今天,他围绕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给官兵们上了一堂题为《如何用法律来维权?》法制课。为了方便战士们学法,市法院将100本普法书籍和400套《百姓与法》案例光盘送到战士手中,这些案例故事既生动又真实,是部队官兵学习法律的教材。战士们说:“书中真实的案例和法官详细的讲解让他们对法律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便于更好地遵守和运用法律。”普法活动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方便了官兵了解法律知识,增强了维权能力。近三年来,两级法院共为部队普法180余次。驻长某部张政委说:“长春法院经常深入军营普法,帮助官兵解难题。法院和军队,一个真诚服务,一线普法;一个强基固本,科学用法,两方携手共进,创新发展,推动了军营法治建设。”
诉内维权,稳军心固长城
在民二庭贾晓红的桌上放着一封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的感谢信。信中道:贾庭长带领承办法官本着公正、和谐,妥善维护军地双方合法权益原则,认真研究案情,释明法律条款,积极做好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军人军属权益,解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原来,梅某是军属,九台市某单位雇佣其做厨师,在上班途中因交通事故死亡,家人多次找单位要求解决相关死亡赔偿问题未果,后起诉该单位,一审驳回梅某家人的诉讼请求。梅某家人提出上诉。二审中,梅某的家属找到所在部队,请求在法律上给予帮助。长春中院党组十分重视,责成贾庭长和办案法官要依法维护军属的合法权益。办案法官认真研究案情,指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最终调解此案。长春市驻军多、军校多、每年两级法院受理涉军人、军属案件几十件,法院均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较好地维护了军人及军属的合法权益。
慰问英雄,民族精神励后人
他坐在床边的三面有依靠的椅子上,因为患了9年的脑血栓,说话时断时续,脸上道道皱纹,镌刻着曾经的沧桑岁月。他叫刘清泽,1943年15岁时就参加了八路军,因为成功完成炸桥任务,切断日军的运输线,而荣立过二等功。他所在的敌后武工队是一个敢打、善打硬仗的铁军,在一次和日军激战中,他杀了3个敌人,是队伍中仅存活的5个战士之一。1946年,他因伤势严重,离开部队。就是这样一位功勋老兵,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他从不向国家伸手,但人民没有忘记他,法官更是把他放在心里。7月25日,市法院院长张德友、二道区法院院长尹彦久一行人,带着对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崇敬,专程看望老人,张院长看到老人身体患病,安慰说:“您是民族英雄,国家的财富,是最可爱的人。八一建军节要到了,我代表全市法官来看望您,您要拿出当年打鬼子的劲头,战胜疾病,祝您身体健康、长寿,我们会经常来看您。”
长春市两级法院始终把服务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当成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将依法保障军队、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诉内维权与诉外服务并举,完善长效机制,维军权、解军难、稳军心、固长城,努力推动军政团结如磐石,军民发展齐并进,军民鱼水情更深。